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在新能源汽车购置、货车以旧换新、二手车销售三方面提振汽车消费的政策后,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二手车经销有关增值税政策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引起了厂商、二手车经销商和消费者等多方的关注。
《公告》称,2020年5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从事二手车经销的纳税人销售其收购的二手车,由原按照简易办法依3%征收率减按2%征收增值税,改为减按0.5%征收增值税。
“该政策有助于盘活二手车交易,不仅能激发我国二手车存量市场,还会对行业带来积极的结构性变化,汽车经销商将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4月23日,来自北京的二手车买家在北京市海阔二手车店看车。宋海文摄
巨额减负撬动存量市场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的二手车市场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累计完成交易二手车200.56万辆,累计同比下降38.4%;交易金额为1221.53亿元,累计交易额同比下降41.22%。
二手车经销商宋海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二手车交易的利润很薄,如果经销方长期不开张就会导致迅速崩盘,目前行业正处于寒冬。”
此时政策的加码,对二手车市场来说可谓一剂“强心剂”。
记者了解到,现行的二手车增值税政策于2002年制定,单位和二手车经销企业处置或销售二手车,应按实际交易价格的2%缴纳增值税,其他个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二手车,免征增值税。
“买一台20万元的二手车,以前要交4000元的增值税,而减税到0.5%将会极大降低交易的成本,对车商来说非常有利。”二手车经销商邹云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次增值税下调能够使二手车交易成本逐步降低,这将推动二手车经营的规模化和标准化,不仅为二手车经销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还对国内汽车消费起到极大的拉动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只有6288万辆,而2019年则达到了2.5388亿辆。
近日,在中国汽车流通行业蓝皮书发布会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表示,我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存量市场阶段,但长期以来,由于二手车交易税负偏重,形成了我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不够大、经营主体“小散弱”的局面,二手车置换需求并未被激发。
罗磊认为,发展二手车市场是带动新车销售的重要抓手,是盘活市场存量的关键。最新发布的减税政策对于培育经营主体成长、规范市场发展、调整汽车消费结构有着积极作用,能够帮助建立汽车消费梯次、活跃二手车交易,从而打通汽车市场消费链条并拉动经济增长。
关于二手车如何带动新车销售,郎学红认为:“车主置换车辆的行为是由于用车需求变高了,而非不再用车。因此,无论是通过以旧换旧或以旧换新的方式置换,都会让车主持有车辆的时间缩短,从而加速新车的销售。未来二手车的交易会逐步逼近甚至超过新车的销售额。”
“美国每年新车销售的峰值在1750万辆,二手车市场平均约为4000万辆,新车销量主要是靠二手车交易拉动。现在中国汽车保有量为2.53亿辆,为我国二手车市场发展孕育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郎学红说。
政策改变“小弱散”局面
过去,由于税额过高导致二手车经营主体过于分散,市场呈现出“小弱散”的局面。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19年二手车营商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在1271家二手车主体中,个体工商户占59.8%,经销公司占28.6%,经纪公司占11.6%。经营主体交易规模在10万辆以上的只有11家,占市场总数0.6%;交易规模在2万至10万辆的有84家,占市场总数4.9%;交易规模在2万辆以下的有1176家,占市场总数94.5%。
对此,郎学红认为:“新的税收政策执行后,经销商就可以在店里开展置换业务,既能通过置换促进新车销售,又能直接开展二手车零售,将会改变目前经营主体分散的局面,促进二手车经营品牌化发展。”
北京梅赛德斯—奔驰二手车业务总监郭浩在中国汽车流通行业蓝皮书发布会上表示,过去由于税率过高,二手车销售额并未纳入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当二手车的经销模式规模化后,二手车销售有了完备的买入和卖出记录,销售额就会合并到财务报表中。对于上市的汽车销售企业来说,二手车营收会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未来会成为厂家的收入支柱之一。
罗磊认为,新的减税政策施行后,4S店将更具有主观能动性,以往存在的刷单现象也会逐渐减退,能够减少主机厂的担忧。同时,新政促使二手车经营从私下交易行为转变为企业行为,使得二手车经销公司可以独立完成闭环,从而大幅降低经营风险,这样既能提高保客数量和客户满意度,又能扩大认证零售比例,提高从业人员的阳光收入,未来品牌化经营、连锁经营和规模经营的公司将快速成长。
关于新政策施行后主机厂应如何在二手车市场主动作为,罗磊建议,主机厂应当大力推进融资租赁业务并生产二手车车源,加大对经销商认证零售的扶持力度,加快二手车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
此外,罗磊预测,围绕二手车交易的各项服务将会快速提升,第三方检测认证服务、二手车拍卖、二手车车源分销和二手车供应链金融将得到极大促进。
实际交易仍存桎梏
我国二手车交易的基本流程是先收后卖,即卖家先将二手车卖给二手车商,车商再将二手车转卖给买家。
邹云风告诉记者,在交易中,卖家很难等到二手车过户完成后再买新车,因此二手车车商通常会将二车手先过户到“自己”名下,而为了避免指标占用和缴纳较高增值税,二手车车商通常会将二手车过户到有指标的关联个人名下。
“在此过程中,过户次数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可能会让买家对车况产生疑问,从而导致车辆的售卖周期被拉长。”邹云风说。
同时,在北京、深圳等限购城市的二手车商在收购时还面临指标的限制。“如果二手车车商现有一二百辆车,希望尽快销售出去,但不得不受限于短时间难以获取多个周转指标。而且,二手车行业很难保持高杠杆,一旦投入过大,很容易导致崩盘。”宋海文说。
谈到交易过户的手续办理,邹云风坦言,二手车的过户办理是比较复杂的,开票、过户不在一个地方,市内交易基本上要耗费一整天时间,异地交易就更加复杂。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北京的车主,他有一辆湖南牌照的车要卖给一位山西的买家,他得先开车去湖南提档,再去山西过户,无形中增加了很多成本。这样一来,很多外地二手车的价格难免受影响。”
此外,邹云风还表示,过户验车时存在着许多形式化环节。“为了方便老人、小孩上下车,一些SUV安装了侧面踏板,还有的在车顶加装了行李架。这些车辆不存在安全隐患,但在验车时,如果轮毂、前杠、车顶行李架等部位和出厂时不一致,就要返厂拆掉,否则就得找‘黄牛’来代办过户。然而,过户完成后重新安装上这些配件,并不会有人追问。”邹云风说。
近年来,隐瞒车辆事故、修改车辆里程等现象在二手车行业中屡见不鲜,诚信问题日益遭受消费者的诟病。
“车况好坏对二手车售卖起着关键作用,3万公里的车售卖周期比10万公里的车短得多,因此行业内就有部分人隐瞒车况、修改里程。一旦有这种情况的发生,就会让消费者对行业产生不良印象。”邹云风说。
对此,邹云风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二手车时,切忌贪图便宜而上当。在买车前可以找可靠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车况进行检测,正常情况下30—50万的车检测费用只有500—1000元左右。另外,消费者一定要多了解汽车领域的相关知识,在买车前做到心中有数。”
郎学红认为,二手车行业的诚信建设非常关键,有了消费者的信任才能打造良好的二手车品牌。“诚信建设不能只靠车商的自觉,应该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不同的部门可以进行信息整合并建立完善的车况档案,以保证车况信息的透明,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优质主体进入市场,让车商和消费者的权益都得到保障。”